最新動態
【物聯網新聞】市場大熱點:物聯網熱度不減,入局前幫你梳理產業鏈
2021-10-15
“物聯網”這個詞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熱度不減,尤其是近幾年,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開始入局物聯網,加之國家各項發展政策,讓整個物聯網行業的未來充滿著想象空間。 物聯網產業鏈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層次:感知識別層、網絡傳輸層、平臺控制層、終端應用層。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物聯網產業鏈的第一步:感知識別層。 傳感識別層:核心器件傳感器將優先受益,傳感產業將迎第二春 傳感器承擔采集數據、感知世界的重任,不斷向智能化、高精度、微型化的方向發展,市場空間廣闊。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并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傳感器用途廣泛、品類繁多,傳感器按照應用功能可以分為慣性、壓力、聲學、磁力、溫/濕度、氣體、流量、圖像、雷達等,幾乎所有功能都在物聯網產業中有所應用。 傳感器與MEMS(微機電系統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結合,是當下技術的新趨勢,MEMS傳感器集成通信、CPU、電池等組件及多種傳感器,相對于傳統傳感器,具備體積小、功耗低、成本低、集成度高、智能化等特點,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醫療、車聯網等領域,物聯網市場讓MEMS企業賽道更加寬廣。 前瞻產業
閱讀【物聯網新聞】補齊關鍵核心技術短板 八部委推行物聯網行動計劃
2021-10-12
物聯網是以感知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為主要手段,實現人、機、物的泛在連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傳輸、信息處理等服務的基礎設施。物聯網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四五”規劃將其納入了七大數字經濟重點產業。 但與此同時,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如關鍵核心技術存在短板、產業生態不夠健全、規模化應用不足、支撐體系難以滿足產業發展需要等。 近日,工信部聯合國家網信辦、科技部等八部委印發《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到2023年底,在國內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社會現代化治理、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民生消費升級的基礎更加穩固,具體包括四大行動目標:創新能力有所突破、產業生態不斷完善、應用規模持續擴大、支撐體系更加健全。 《行動計劃》也提出了到2023年底的一系列具體量化目標:推動10家物聯網企業成長為產值過百億、能帶動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龍頭企業;物聯網連接數突破20億;完善物聯網標準體系,完成40項以上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制修訂等。 《行動計劃》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技術融合創新、構建協同創新機制3個方面對提升物聯網產業創新能力進行了部署安排,提出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施“揭榜掛帥”,鼓勵和支持骨
閱讀【企業動態】鼎銳集團2021年中秋祝福!
2021-09-22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說起中秋,本是源自上古時期的神秘祭月儀式, 每回它一到來,暑氣遁走,秋風送爽。 后羿于此日,對月喚愛妻, 玄宗攜道人漫游月宮, 賞吳剛伐桂,孔武有力, 回首長安城,不見君臣, 只聞仙樂陣陣,恰是霓裳羽衣... 今日中秋,古今共月。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愿人間的你我,在感受秋爽之際, 與家人同在,美好永存。
閱讀
【物聯網動態】溫室大棚如何度過凜冽寒冬?智慧物聯網系統來保駕護航播
2021-10-28
相信大家通過新聞都有所了解,今年的冬天是一個冷冬。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稱,2021年冬季我國將出現拉尼娜現象,對我國的氣溫有影響,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大概率會迎來冷冬。 那咱們的農作物如何平穩的度過這個寒冬呢?那就不得不說一說智能溫室物聯網系統了,那咱們的智能溫室物聯網系統是如何保證農作物平穩度過寒冬呢? 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將溫室大棚中的所有設備傳感器集成為一個系統,讓系統中的各個部分相輔相成,協同工作。溫室大棚中一般監測的數據就是空氣溫濕度,光照,二氧化碳等數據,土壤一般監測就是土壤溫濕度,土壤PH,土壤EC,還有就是土壤中的NPK數據監測。 通過這些傳感器所采集到的實時數據,可以對大棚內的設備進行指導,例如,當空氣溫濕度傳感器監測到大棚內溫度過低,不適合農作物的生長時,就會指導加熱板對大棚加溫,保證農作物可以在適宜的情況下生長。溫度過高時就是指導濕簾和風機工作對大棚內進行降溫處理。土壤中的溫濕度傳感器與NPK傳感器監測到土壤水分與肥料就會指導水肥機對土壤進行灌溉與施肥;還有諸多模式我就不在這里一一列舉了。
閱讀